關注:345
2014-01-11 15:04
手風琴藝術展示了什么? 已關閉
懸賞分:5
手風琴是一種年輕的大眾化樂器,從發明至今不過一百多年歷史,但它在中國的普及程度和發展速度卻是驚人的。據不完全統計,如今在中國大陸從事手風琴演奏、教學以及少年兒童學琴的人數已達40萬之眾!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從開展音樂普及教育和大眾業余音樂生活的角度來看,手風琴這種樂器確實有著獨到的優勢。它的價格未超出普通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便于存放和演奏,而且音色優美,音域寬廣,表現力強,受到人們的青睞是必然的。 手風琴較容易掌握,一段學習幾個月便可以演奏一些小曲子,一年的工夫就可以在業余文藝活動中伴奏和獨奏了。而且在各種家庭聚會、聯歡會、婚禮等活動中都有適用的場合和機會。手風琴同鋼琴一樣,也可以演奏高難的作品,一個優秀的手風琴家和一名鋼琴家所付出的勞動是相同的,甚至更勞累些(因為要背在身上),所得的榮譽也應是具有同等價值的。一些手風琴所獨有的技術和特色又是其它樂器所不及的,它在加入管弦樂隊時呈現出無比的合作潛能與個性。用各種聲部組成的手風琴樂隊演奏管弦樂作品時,其效果妙不可言。 從50年代開始,由于受前蘇聯的影響,在中國大陸有人開始專事手風琴藝術,并且在“老大哥”處學得了很好的演奏技術,這是中國第一批手風琴家。他們不但掌握了一些外來的音樂,更在使這一樂器為本國服務和民族化方面做了不少的探索。在他們的努力下,音樂學院開設了手風琴專業,手風琴不斷出現在音樂會上及電影音樂、群眾歌詠活動中。到了60年代初,雖然大陸同蘇聯反目為仇,但政治和經濟上的因素并沒有影響手風琴的繼續普及和發展,這時期手風琴已經成為人們最為經常使用的娛樂性樂器,而且手風琴家們開始寫作適合本國的曲目和教程。當年流傳甚廣的《騎兵進行曲》(王碧云編曲)成為這一時期中國手風琴作品的代表作。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我國經歷了十年洗劫。然而,出于個人崇拜和政治宣傳的需要,極端的文藝空前興旺,各種文藝宣傳隊、烏蘭牧騎隊(指活動在草原上的演出隊)一時間遍及整個中國大陸,高、強、硬、響的政治口號式歌曲、樂曲不絕于耳。在這種情勢下,由于手風琴本身所具備的特點十分適合政治氣候的需要,所以一時間迅速普及、蔓延,一躍而成為最為風靡的樂器,并且涌現出一大批出色的琴手和演奏家。至今保留不衰的曲目《打虎上山》,便是這一時期的佳作。手風琴制造業也比以往更加興旺。80年代是我國手風琴藝術突飛猛進的年代。這件樂器從來都是幸運兒,政治的變遷對它毫無影響,可經濟的復蘇又使它更加受寵。10年中,全國性的、各省市的民辦手風琴學(協)會、研究會紛紛成立,舉辦了多次學術性活動和比賽活動,各種教材、書刊、曲目不斷問世,還先后邀請了來自美國、日本、德國及前蘇聯的演奏家、教育家們前來講學,從而使整個大陸的手風琴藝術脫離了單一的模式,人們開始來審視整個世界了。 在此期間,還有一些情況值得特別提及,這就是:中國演奏家張國平在國際性比賽中獲得名次。各大音樂藝術院校、師范院校均設立了手風琴專業或附屬科目。各地興起了手風琴樂團熱潮,使手風琴演奏方式更加豐富多采。各類手風琴電視講座、廣播講座及業余學校、學習班應運而生。手風琴廠制造出新型的可置換雙系統手風琴和185貝司自由低音手風琴。作曲家不斷創作出具有中國風格和較高水準的手風琴作品。1990年舉辦了世界最大規模的“中華杯”全國首屆手風琴大賽,其盛況為這10年手風琴藝術的空前興旺畫了句號。 進入90年代中國的手風琴藝術繼續健康發展,新一代的專業人才在演奏技術和音樂表現上顯示出雄厚的實力,他們已經在向世界水平進軍了??梢灶A言,在未來的10年里,中國的手風琴藝術將使整個世界為之刮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