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幼喜歡音樂,是由口琴引發(fā)的。剛開始時用口琴吹奏一些世界名曲,跟著買回來唱片欣賞,閱讀有關(guān)音樂的書籍,參加音樂會聽交響樂曲,中學時又跟一位在澳門綠郵電臺當?shù)谝恍√崆偈值睦钕壬鷮W小提琴,對音樂的喜愛簡直達到如癡如醉的地步,甚至平常走路時也在哼唱。那時喜歡的是西洋古典音樂,如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對外國名曲朗朗上。對外國名演奏家也很崇拜,對中國的音樂卻是看不起的,覺得中國音樂落后,尤其是廣東小調(diào),認為是下里巴人,俗不可耐。
如今在加拿大生活了三十多年, 比以前在澳門、香港居住的時間還長,對中國音樂的感情也由此而改變了。盡管我還是那么喜歡西洋古典音樂,年年預訂套票去聽卡城愛樂樂團演奏交響樂。可奇怪的是,偶然吹吹口哨,不再是《藍色多瑙河》,而是紅線女的《昭君出塞》;晚上睡前聽的并非《蕭邦夜曲》,而是石叔誠彈奏的《平湖秋月》。家鄉(xiāng)的旋律令我感到無比親切、無限眷戀,這是文化的回歸。少年時代聽到的“下里巴人”在我腦里中再現(xiàn),變成了“陽春白雪”,回味無窮。
如今在加拿大生活了三十多年, 比以前在澳門、香港居住的時間還長,對中國音樂的感情也由此而改變了。盡管我還是那么喜歡西洋古典音樂,年年預訂套票去聽卡城愛樂樂團演奏交響樂。可奇怪的是,偶然吹吹口哨,不再是《藍色多瑙河》,而是紅線女的《昭君出塞》;晚上睡前聽的并非《蕭邦夜曲》,而是石叔誠彈奏的《平湖秋月》。家鄉(xiāng)的旋律令我感到無比親切、無限眷戀,這是文化的回歸。少年時代聽到的“下里巴人”在我腦里中再現(xiàn),變成了“陽春白雪”,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