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樂壇中,有很多室內樂組合與獨奏家、樂團一樣名聲顯赫,如拉赫瑪尼諾夫三重奏、鮑羅丁四重奏等,更有一些在獨奏上已經很輝煌的獨奏家經常組成室內樂組合演出。即將于1月16日在北京音樂廳做首次公演的“中國三重奏”就是由三位在國內外已經較有名氣的獨奏家組成,他們是小提琴演奏家徐惟聆、鋼琴演奏家盛原和大提琴演奏家朱亦兵,他們都有海外學習的經歷,每個人拿出來都能獨當一面,而他們三位未來的合作將作為一個國內古典音樂界少有的固定室內樂三重奏組合出現在音樂愛好者面前。
小提琴演奏家徐惟聆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去國內的演奏家很少關注室內樂的演奏,因此也很少有固定的室內樂組合出現。而我們三個人實際上是想做讓廣大音樂愛好者關注室內樂的事,因為室內樂不僅是樂隊演奏的基礎,室內樂作品中更有很多很好聽的作品值得花時間去演奏、去琢磨、去品味。因此,我們自己覺得值得這樣做。”
中國三重奏的首演就將拿出兩部極有分量的作品――貝多芬的“大公三重奏”和柴科夫斯基的《a小調鋼琴三重奏――懷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徐惟聆告訴記者:“選擇這兩部作品是想告訴音樂愛好者們,室內樂確實有很多很好聽的作品,這兩首作品對于我們來說不光是喜歡,演奏起來還很吃重,‘大公三重奏’作為練習的作品我小時候就拉過,但是內中的涵義指導今天演奏起來還有可以挖掘的深層次的東西。同時,這是一首對合作要求極高的作品,需要反復磨合才能不斷有火花出現,而在我們的排練中也經常覺得越奏越有味道。《a小調鋼琴三重奏――懷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這部作品是為紀念偉大的藝術家,同時也是柴可夫斯基藝術生涯中最為重要的知音尼古拉?魯賓斯坦而作,這是一首很好聽的作品,它的每一句都很精彩,但是也是很難的作品,隨后一段的變奏有11次之多,經常有人會認為是費力不討好的作品,但是確實對我們有很大的吸引力,因為它好聽,有豐富的情感在里面。”
徐惟聆介紹,未來中國三重奏組合將固定下來,定期為觀眾觀眾奉獻室內樂精品,“室內樂原本應該是最貼近觀眾的,我相信我們的演出也應該是能夠貼近觀眾的。”
小提琴演奏家徐惟聆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去國內的演奏家很少關注室內樂的演奏,因此也很少有固定的室內樂組合出現。而我們三個人實際上是想做讓廣大音樂愛好者關注室內樂的事,因為室內樂不僅是樂隊演奏的基礎,室內樂作品中更有很多很好聽的作品值得花時間去演奏、去琢磨、去品味。因此,我們自己覺得值得這樣做。”
中國三重奏的首演就將拿出兩部極有分量的作品――貝多芬的“大公三重奏”和柴科夫斯基的《a小調鋼琴三重奏――懷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徐惟聆告訴記者:“選擇這兩部作品是想告訴音樂愛好者們,室內樂確實有很多很好聽的作品,這兩首作品對于我們來說不光是喜歡,演奏起來還很吃重,‘大公三重奏’作為練習的作品我小時候就拉過,但是內中的涵義指導今天演奏起來還有可以挖掘的深層次的東西。同時,這是一首對合作要求極高的作品,需要反復磨合才能不斷有火花出現,而在我們的排練中也經常覺得越奏越有味道。《a小調鋼琴三重奏――懷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這部作品是為紀念偉大的藝術家,同時也是柴可夫斯基藝術生涯中最為重要的知音尼古拉?魯賓斯坦而作,這是一首很好聽的作品,它的每一句都很精彩,但是也是很難的作品,隨后一段的變奏有11次之多,經常有人會認為是費力不討好的作品,但是確實對我們有很大的吸引力,因為它好聽,有豐富的情感在里面。”
徐惟聆介紹,未來中國三重奏組合將固定下來,定期為觀眾觀眾奉獻室內樂精品,“室內樂原本應該是最貼近觀眾的,我相信我們的演出也應該是能夠貼近觀眾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