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即所謂的情商,包括正確的自我概念,正確的情緒感受、正確的想法行為及與人交往的技能,被科學家認為對人的成長和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倡導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的今天,音樂作為一門最善于表現情感的藝術學科,要當仁不讓地對塑造未成年人的和諧心靈、培育健康的情商發揮積極的作用。下面結合本人在音樂教學中的一些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在審美中陶冶生命情感
音樂中的節奏快慢和旋律高低、力度的強弱等有組織交替形式,是生命體存在和運動的節律。欣賞音樂,就是了解體會生命的情感。然而,“對于非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音樂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引導學生聆聽音樂變化,喚起對應的情感,培養敏銳的音樂審美能力,使學生形成對音樂情感細致入微的體驗。在讓學生欣賞歌曲時,我總是適當加入一些與音樂表現內容一致的畫面或聲情并茂的解說,并進行分段、分層的賞析,如設問:為什么有的地方用休止符,有的地方卻不用?讓學生分別試唱有休止符與沒休止符的音,體會其中的區別,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音與音、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情感區別。通過音樂體驗的積累和深化,不斷促進學生感知能力的敏銳和感情的細膩。同時針對當代中學生尤其是獨生子女心理脆弱的現象,結合音樂學習,在這方面有意識地點撥,讓學生在審美愉悅中增強熱愛生活、關愛生命的情感。
二、在活動中樹立人生自信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音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活動,提供一個舞臺讓學生全面地展示自己,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并予以激勵,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培養特別重要。我在課堂上設計了“音樂五分鐘”的固定表演時間,讓學生輪流進行唱歌、跳舞、小品、演講等即興表演,有條件的學生進行配樂表演,有效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表現能力。我常對學生說:“走調沒有關系,但要讓我們聽到你的聲音。”唱歌實在不行的,就鼓勵學生學習器樂演奏或進行其他的表演,跳舞好的就表演跳舞,面部表現豐富的作生動的“變臉”表演,體態語言豐富的模仿人物的行走動作等。等表演結束,讓大家評議表演的成功之處,而缺點則由自己來反思,或者老師作些善意的指導。總之,在我的音樂課上,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會,而且這種體驗會越來越好。
三、在引導中強化情緒調控
情緒調控能力是衡量自我意識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尺,在音樂教學中,除了要運用優美健康的音樂潛移默化地給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以情感上的感化和撫慰,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地表達正面情緒。例如,在欣賞音樂時,孩子們往往會產生一些體態律動,或隨旋律晃動身體,或手舞足蹈、拍桌蹬地,這說明學生已經對音樂本身有了切身的體驗感受,這時我一方面鼓勵、肯定學生表現出來的體態律動,甚至自己做一些體態律動引領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表達感受,調動學生更深的情感體驗,積極地釋放自己。另一方面也教育一些過度興奮、激烈的學生在充分表現情感的同時,還要注意表達的方式以適度和不影響別人為前提。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逐漸學會在不同的場合、情景下更好地調控自己的情緒,并進行適當的表達。
四、在合作中培養團隊精神
“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被認為是新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而現在的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自我為中心的觀念根深蒂固。因此,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集體合作活動,是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的最佳方式。例如在合唱合奏教學中,我要求學生都要以和諧為前提,突出主旋律,而不可喧賓奪主。處于伴唱、伴奏、副旋律、次聲部時,要求隊員起到甘當綠葉映紅花的作用。又如有一個課例是要求歌頌祖國,我把學生分成4組,要求他們自行創作編排,然后分組表演,讓學生在充分發揮各自特長的同時,還學會集思廣益,照顧到整個節目的協調合理,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
總之,音樂是手段,素質是目的。音樂教育要走進學生心靈深處,讓學生在感受音樂魅力的同時,培育健康的情商,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都找到自我的價值,音樂課堂自然也會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一、在審美中陶冶生命情感
音樂中的節奏快慢和旋律高低、力度的強弱等有組織交替形式,是生命體存在和運動的節律。欣賞音樂,就是了解體會生命的情感。然而,“對于非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音樂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引導學生聆聽音樂變化,喚起對應的情感,培養敏銳的音樂審美能力,使學生形成對音樂情感細致入微的體驗。在讓學生欣賞歌曲時,我總是適當加入一些與音樂表現內容一致的畫面或聲情并茂的解說,并進行分段、分層的賞析,如設問:為什么有的地方用休止符,有的地方卻不用?讓學生分別試唱有休止符與沒休止符的音,體會其中的區別,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音與音、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情感區別。通過音樂體驗的積累和深化,不斷促進學生感知能力的敏銳和感情的細膩。同時針對當代中學生尤其是獨生子女心理脆弱的現象,結合音樂學習,在這方面有意識地點撥,讓學生在審美愉悅中增強熱愛生活、關愛生命的情感。
二、在活動中樹立人生自信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音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活動,提供一個舞臺讓學生全面地展示自己,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并予以激勵,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培養特別重要。我在課堂上設計了“音樂五分鐘”的固定表演時間,讓學生輪流進行唱歌、跳舞、小品、演講等即興表演,有條件的學生進行配樂表演,有效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表現能力。我常對學生說:“走調沒有關系,但要讓我們聽到你的聲音。”唱歌實在不行的,就鼓勵學生學習器樂演奏或進行其他的表演,跳舞好的就表演跳舞,面部表現豐富的作生動的“變臉”表演,體態語言豐富的模仿人物的行走動作等。等表演結束,讓大家評議表演的成功之處,而缺點則由自己來反思,或者老師作些善意的指導。總之,在我的音樂課上,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會,而且這種體驗會越來越好。
三、在引導中強化情緒調控
情緒調控能力是衡量自我意識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尺,在音樂教學中,除了要運用優美健康的音樂潛移默化地給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以情感上的感化和撫慰,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地表達正面情緒。例如,在欣賞音樂時,孩子們往往會產生一些體態律動,或隨旋律晃動身體,或手舞足蹈、拍桌蹬地,這說明學生已經對音樂本身有了切身的體驗感受,這時我一方面鼓勵、肯定學生表現出來的體態律動,甚至自己做一些體態律動引領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表達感受,調動學生更深的情感體驗,積極地釋放自己。另一方面也教育一些過度興奮、激烈的學生在充分表現情感的同時,還要注意表達的方式以適度和不影響別人為前提。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逐漸學會在不同的場合、情景下更好地調控自己的情緒,并進行適當的表達。
四、在合作中培養團隊精神
“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被認為是新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而現在的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自我為中心的觀念根深蒂固。因此,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集體合作活動,是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的最佳方式。例如在合唱合奏教學中,我要求學生都要以和諧為前提,突出主旋律,而不可喧賓奪主。處于伴唱、伴奏、副旋律、次聲部時,要求隊員起到甘當綠葉映紅花的作用。又如有一個課例是要求歌頌祖國,我把學生分成4組,要求他們自行創作編排,然后分組表演,讓學生在充分發揮各自特長的同時,還學會集思廣益,照顧到整個節目的協調合理,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
總之,音樂是手段,素質是目的。音樂教育要走進學生心靈深處,讓學生在感受音樂魅力的同時,培育健康的情商,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都找到自我的價值,音樂課堂自然也會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