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蜀山琴俠”之稱的曾成偉、曾河父子昨晚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舉辦了“海上雅樂”系列音樂會古琴專場演出。音樂愛好者熟知的《流水》、《醉漁唱晚》、《孔子讀易》等曲目以“激浪奔雷”式的蜀派獨有特點奏響。作為首次來滬舉辦音樂會的古琴演奏家、制作家,曾成偉表示:“浙派的演奏風格更加溫文爾雅,就如南方的山水;然而蜀派卻更加‘好聽’,蜀派的古琴演奏就像來自四川的人一樣,喜歡吃辣,性格豪放。”
蜀聲峻急 快人耳目
30多年的古琴生涯,曾成偉不僅很好地繼承了蜀派古琴藝術的傳統特色,同時也形成了強烈的個人演奏風格。其琴風穩(wěn)健中顯奔放、音色淳樸而清雅,下指干凈利落,無一絲俗氣。既有文人凝重儒雅的氣韻,又兼音樂家技法精準嚴謹的功力。
昨晚的音樂會上觀眾上座率挺高,主辦方擔心吸音,特意用上了擴音設備。許多聽眾親身感受到,蜀派的演奏風格較之其他流派,例如:浙派、虞山派、廣陵派等,顯得更加“峻急”,一些曲目在演奏過程中通過穩(wěn)健有力的技法,讓聽眾感受到一種富于激情、雄渾跌宕的氣勢,構成蜀琴的重要特色之一。曾成偉表示“一方土地養(yǎng)育一方人”,浙派的演奏風格更加溫文爾雅,就如南方的山水;然而蜀派卻更加“好聽”,一場音樂會下來,觀眾不會覺得枯燥,蜀派的古琴演奏就像來自四川的人一樣,喜歡吃辣,性格豪放。而相對于父親曾成偉純正的蜀派演奏風格,曾河的演奏更加的溫婉細膩,卻同樣不失激情,這與他在上海學琴的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制琴并不是一件難事
如今已有30多年彈琴經驗的曾成偉除了撫琴,還醉心于制琴。為了本次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的音樂會――“蜀山琴俠傳”,曾成偉就帶來了他為2010上海世博會專門制作的一把琴――“博雅”,既與“世博”同取一字,又諧音“伯牙”,取其“伯牙鼓琴”之意。
我國制琴歷史極為悠久。唐、宋是古琴制作的黃金時代,出現了許多造型美觀、工藝精巧、音響洪亮、音色優(yōu)美的珍品。唐代制琴世家雷氏曾總結為:“選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拔也粣鄢鲩T,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琴上?!闭劦街魄?,曾成偉說自己從1987年開始平時除了彈奏以外,還喜歡把玩一番,久而久之,就有了制琴的手藝。“如今,在中央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許多人都在用我做的琴。”雖然話語中透著自豪,但與此同時他也表示制琴并不是一件難事,三五年的工夫就可以學得有些模樣了,所以,他決定等兒子大學畢業(yè)以后再慢慢傳授他制琴方法,在此之前則教導他必須專心一意地“撫琴”,因為演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
“古琴門檻并不高”
出生于1958年的曾成偉十五歲師從外祖父、蜀派古琴名家喻紹澤研習古琴,為蜀派古琴大師張孔山第六代傳人,也是當今最具代表性的蜀派琴家之一。
他回憶道,自己小時候并不覺得古琴有什么好聽,只是外祖父彈,也就在一旁聽??墒?,有一次,當他躺在床上聽到《關山月》的曲子,“腦海里好像浮現出曲中的意境,忽然間覺得身臨其境,從那時起,我好像開了竅一樣全身心地愛上了古琴演奏,而且一發(fā)不可收?!?
曾成偉覺得,學習古琴并不是許多人認為的那樣“門檻高、難度大”。其實,如今許多年輕白領為什么在閑暇之余選擇學古琴,就是因為古琴容易學,兩個月間就可以完整地彈上一曲了。在四川,非常多的年輕人工作了一天為了減壓而選擇彈奏古琴,一方面提高品位,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娛自樂。但是,入門不難,學得精到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曾成偉強調,這需要持之以恒。
對于今后古琴藝術的傳播,曾成偉認為應該回歸傳統,就如同現在的許多興趣班一樣,可以開一些“琴館”,在四川、北京這樣的“興趣班”不在少數,在上海也一定會越來越多。
蜀聲峻急 快人耳目
30多年的古琴生涯,曾成偉不僅很好地繼承了蜀派古琴藝術的傳統特色,同時也形成了強烈的個人演奏風格。其琴風穩(wěn)健中顯奔放、音色淳樸而清雅,下指干凈利落,無一絲俗氣。既有文人凝重儒雅的氣韻,又兼音樂家技法精準嚴謹的功力。
昨晚的音樂會上觀眾上座率挺高,主辦方擔心吸音,特意用上了擴音設備。許多聽眾親身感受到,蜀派的演奏風格較之其他流派,例如:浙派、虞山派、廣陵派等,顯得更加“峻急”,一些曲目在演奏過程中通過穩(wěn)健有力的技法,讓聽眾感受到一種富于激情、雄渾跌宕的氣勢,構成蜀琴的重要特色之一。曾成偉表示“一方土地養(yǎng)育一方人”,浙派的演奏風格更加溫文爾雅,就如南方的山水;然而蜀派卻更加“好聽”,一場音樂會下來,觀眾不會覺得枯燥,蜀派的古琴演奏就像來自四川的人一樣,喜歡吃辣,性格豪放。而相對于父親曾成偉純正的蜀派演奏風格,曾河的演奏更加的溫婉細膩,卻同樣不失激情,這與他在上海學琴的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制琴并不是一件難事
如今已有30多年彈琴經驗的曾成偉除了撫琴,還醉心于制琴。為了本次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的音樂會――“蜀山琴俠傳”,曾成偉就帶來了他為2010上海世博會專門制作的一把琴――“博雅”,既與“世博”同取一字,又諧音“伯牙”,取其“伯牙鼓琴”之意。
我國制琴歷史極為悠久。唐、宋是古琴制作的黃金時代,出現了許多造型美觀、工藝精巧、音響洪亮、音色優(yōu)美的珍品。唐代制琴世家雷氏曾總結為:“選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拔也粣鄢鲩T,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琴上?!闭劦街魄?,曾成偉說自己從1987年開始平時除了彈奏以外,還喜歡把玩一番,久而久之,就有了制琴的手藝。“如今,在中央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許多人都在用我做的琴。”雖然話語中透著自豪,但與此同時他也表示制琴并不是一件難事,三五年的工夫就可以學得有些模樣了,所以,他決定等兒子大學畢業(yè)以后再慢慢傳授他制琴方法,在此之前則教導他必須專心一意地“撫琴”,因為演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
“古琴門檻并不高”
出生于1958年的曾成偉十五歲師從外祖父、蜀派古琴名家喻紹澤研習古琴,為蜀派古琴大師張孔山第六代傳人,也是當今最具代表性的蜀派琴家之一。
他回憶道,自己小時候并不覺得古琴有什么好聽,只是外祖父彈,也就在一旁聽??墒?,有一次,當他躺在床上聽到《關山月》的曲子,“腦海里好像浮現出曲中的意境,忽然間覺得身臨其境,從那時起,我好像開了竅一樣全身心地愛上了古琴演奏,而且一發(fā)不可收?!?
曾成偉覺得,學習古琴并不是許多人認為的那樣“門檻高、難度大”。其實,如今許多年輕白領為什么在閑暇之余選擇學古琴,就是因為古琴容易學,兩個月間就可以完整地彈上一曲了。在四川,非常多的年輕人工作了一天為了減壓而選擇彈奏古琴,一方面提高品位,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娛自樂。但是,入門不難,學得精到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曾成偉強調,這需要持之以恒。
對于今后古琴藝術的傳播,曾成偉認為應該回歸傳統,就如同現在的許多興趣班一樣,可以開一些“琴館”,在四川、北京這樣的“興趣班”不在少數,在上海也一定會越來越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