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拉彈唱樣樣有,而且還有精彩的越劇演出!”日前在慈溪市坎墩街道,寧波興慈熱動電器有限公司的“老總”施長泉樂呵呵地向記者介紹起了他的民樂團。10多年來,他的民樂團走街串巷,巡回演出,在當地頗有一些知名度。
今年56歲的老施自幼就是一個音樂迷,也很喜歡觀賞越劇。14歲那年,他在父親的影響下學起了琵琶,擅長彈奏一些民間小調。后來,他以琵琶和越劇為媒,逐漸和一些有共同愛好的本地村民交流,成了民樂“發燒友”。1988年,他開始自主創業,辦起了一家汽車配件加工企業。創業之余,老施沒有放棄自己的業余愛好,反而以自己的企業為平臺,逐漸網羅了一批業余音樂人才。到1999年,公司職工只有100多人,而有音樂愛好特長的人就有近二成。為此,他就想到了把這些職工組織起來,更好地自娛自樂。最初,這個民樂團只有三個人,后來逐漸發展到現在的17人,大部分為公司的普通員工。這個民樂團分為聲樂組和演唱組,有二胡手、三弦手、大提琴手,還有幾名越劇迷和業余歌手。每周六,老施就把民樂團的成員召集起來排練節目,排練內容以折子戲為主。臺上是演員惟妙惟肖的表演,臺下則是如癡如醉的伴奏。老施不但是“節目總監”,還自任琵琶手,和其他樂手一起為演員伴奏。每一臺戲排練好之后,首先成為全公司職工的一道“精神大餐”。在公司演出成功后,老施再帶隊走街串巷,到慈溪的其他鄉鎮進行交流。近幾年來,民樂團每年的演出就達到二三十場,足跡遍布慈溪的每個鄉鎮。
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和民樂團的茁壯成長,企業內的文藝愛好者越來越多,不少還是外來工,每逢節日公司文藝匯演,上臺參與演出的公司員工就達五六十人。
據老施介紹,每年他花在民樂團的日常開支有五六萬元,但民樂團豐富了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也讓企業不斷注入新鮮活力,所以還是很劃算的。民樂團的越劇演員施雪展對記者說,她在這家企業干了10多年,唱戲也唱了10多年,“說學逗唱讓我們員工感覺很輕松,工作也更開心,有了共同愛好,大家相處更融洽了。”此外,還有人因為這個原因跳槽到了“興慈”,財務科的胡才苗就是其中一位。目前,公司已成為慈溪市的文化明珠企業,員工隊伍穩定和諧,也給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今年56歲的老施自幼就是一個音樂迷,也很喜歡觀賞越劇。14歲那年,他在父親的影響下學起了琵琶,擅長彈奏一些民間小調。后來,他以琵琶和越劇為媒,逐漸和一些有共同愛好的本地村民交流,成了民樂“發燒友”。1988年,他開始自主創業,辦起了一家汽車配件加工企業。創業之余,老施沒有放棄自己的業余愛好,反而以自己的企業為平臺,逐漸網羅了一批業余音樂人才。到1999年,公司職工只有100多人,而有音樂愛好特長的人就有近二成。為此,他就想到了把這些職工組織起來,更好地自娛自樂。最初,這個民樂團只有三個人,后來逐漸發展到現在的17人,大部分為公司的普通員工。這個民樂團分為聲樂組和演唱組,有二胡手、三弦手、大提琴手,還有幾名越劇迷和業余歌手。每周六,老施就把民樂團的成員召集起來排練節目,排練內容以折子戲為主。臺上是演員惟妙惟肖的表演,臺下則是如癡如醉的伴奏。老施不但是“節目總監”,還自任琵琶手,和其他樂手一起為演員伴奏。每一臺戲排練好之后,首先成為全公司職工的一道“精神大餐”。在公司演出成功后,老施再帶隊走街串巷,到慈溪的其他鄉鎮進行交流。近幾年來,民樂團每年的演出就達到二三十場,足跡遍布慈溪的每個鄉鎮。
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和民樂團的茁壯成長,企業內的文藝愛好者越來越多,不少還是外來工,每逢節日公司文藝匯演,上臺參與演出的公司員工就達五六十人。
據老施介紹,每年他花在民樂團的日常開支有五六萬元,但民樂團豐富了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也讓企業不斷注入新鮮活力,所以還是很劃算的。民樂團的越劇演員施雪展對記者說,她在這家企業干了10多年,唱戲也唱了10多年,“說學逗唱讓我們員工感覺很輕松,工作也更開心,有了共同愛好,大家相處更融洽了。”此外,還有人因為這個原因跳槽到了“興慈”,財務科的胡才苗就是其中一位。目前,公司已成為慈溪市的文化明珠企業,員工隊伍穩定和諧,也給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