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晚,在成都金色歌劇院,同根同宗的東西方兩種經典樂器――法國的魯特琴和中國的琵琶,跨越國界、穿越1500年,歡聚在同一個舞臺聯袂演繹經典樂章。這臺演出是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寶――法國古樂魯特琴與中國古樂琵琶首次聯手演奏。
據晚會的組織者成都法語聯盟負責人賽熱?勒克萊先生和四川省歌舞劇院“天姿國樂”女子樂團團長牟嶺虹女士介紹:“魯特琴和琵琶本是‘同根生’,一脈相承。約在公元6世紀,阿拉伯彈唱樂器通過絲綢之路西傳到了歐洲,東傳到了中國,這就是后來的法國魯特琴和中國琵琶。至今這兩種樂器有著難分難解的‘血緣關系’,其形狀外貌、音質音色和彈撥指法都極為相似,形同孿生姊妹。”
這臺晚會演繹3個篇章,有“天姿國樂”女子樂團演奏的大型琵琶曲《十面埋伏》、以成都永陵二十四伎樂宮廷樂舞為背景的古典民樂《蜀宮夜宴》、充滿中國神秘古韻的藏族風情曲《弦子與踢踏》;有法國著名魯特琴演奏藝術家米格爾?塞杜拉獨奏的《瀑布》、《神秘的睫毛》、《瘋狂的西班牙舞蹈》等;有中法演奏家合奏的天簌琴音《春江花月夜》、《流水》等。魯特琴與琵琶笛簫齊鳴,把千余名觀眾帶進了古樸華美的遙遠歲月。
據晚會的組織者成都法語聯盟負責人賽熱?勒克萊先生和四川省歌舞劇院“天姿國樂”女子樂團團長牟嶺虹女士介紹:“魯特琴和琵琶本是‘同根生’,一脈相承。約在公元6世紀,阿拉伯彈唱樂器通過絲綢之路西傳到了歐洲,東傳到了中國,這就是后來的法國魯特琴和中國琵琶。至今這兩種樂器有著難分難解的‘血緣關系’,其形狀外貌、音質音色和彈撥指法都極為相似,形同孿生姊妹。”
這臺晚會演繹3個篇章,有“天姿國樂”女子樂團演奏的大型琵琶曲《十面埋伏》、以成都永陵二十四伎樂宮廷樂舞為背景的古典民樂《蜀宮夜宴》、充滿中國神秘古韻的藏族風情曲《弦子與踢踏》;有法國著名魯特琴演奏藝術家米格爾?塞杜拉獨奏的《瀑布》、《神秘的睫毛》、《瘋狂的西班牙舞蹈》等;有中法演奏家合奏的天簌琴音《春江花月夜》、《流水》等。魯特琴與琵琶笛簫齊鳴,把千余名觀眾帶進了古樸華美的遙遠歲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