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都結束了期末考試,暑期就此開始。各式各樣的暑期學習班就此拉開序幕,舞蹈、唱歌、鋼琴、古箏、畫畫、書法……關于熱門藝術類的學習家長都樂此不疲。在溫州,相比小提琴和吉他等樂器,大提琴要“冷門”很多。不過,在隔岸路社區的只有40來平方米的活動中心里,陶煥伍還是比平時更加忙碌。每到暑假,來找他學大提琴的人會比往常更多。作為溫州大提琴界的“元老”級人物,中國音樂家協會大提琴學會會員、專業國家二級演奏員,陶煥伍在音樂界和家長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口碑。
自制“陶氏二胡”
陶煥伍最早是從接觸二胡開始的,小時候受了母親和哥哥的影響迷上了樂曲,他的母親和哥哥非常喜歡戲曲,經常在陶煥伍的身邊唱戲拉曲,使得他從小得到音樂熏陶,13歲的時候,他就已經懂得拉上幾首小曲。
由于家境貧寒買不起琴,陶煥伍和哥哥就想到自制二胡。他們把家里的木湯勺拿來改裝了一下,封上黃魚皮,上山找了根竹子當柄,扯上弦,簡單的“陶式二胡”便出爐了,哥倆拉著自制的二胡度過了童年的快樂時光。直到上中學加入學校二胡興趣小組,陶煥伍才正式開始學習二胡。“那時候我們班有個同學拉得最好,大家都羨慕她有一把很高檔的二胡,有時候乘她課余外出,我們幾個同學就偷偷地把她放在抽屜里的二胡拿過來拉,那種感覺至盡記憶深刻,意猶未盡。就覺得高檔貨就是不一樣,那時候我發誓,一定要練好二胡,自己也擁有一把高級的二胡。”
踩三輪車的“革胡第一高手”
在學習二胡的過程中,陶煥伍也曾受過挫折,但他始終沒有放棄。14歲時候,陶煥伍隨母親轉校去外地讀書,在那邊,既找不到可以學習的音樂老師,也找不到可以互相交流的知音。陶煥伍只能憑感覺去拉二胡。誰知道,短短兩年時間,由于沒人從旁指導,陶煥伍盲目地拉二胡竟起到惡劣的反效果:他逐漸失去了對音準高低辨認的能力,耳朵對五音的辨認力變得非常低。“怎么辦,我當時回到溫州以后,感覺很失落,想把二胡永遠扔掉了。是不是以后就再也沒辦法接觸音樂,享受音樂?但母親一直鼓勵我不能放棄,只要繼續跟專業老師學習,應該會慢慢恢復。”于是陶煥伍努力考進了福建一家越劇團,從師拉起革胡來,自此正式走上了正規學習樂器樂理的道路。由于陶煥伍比普通的團員音準上弱了很多,學習起來非常吃力,于是他每天廢寢忘食地練習,有時候經常一拉就是8個小時以上。經過兩年的專業訓練和刻苦練習,再加上本身對樂器的天賦,逐漸地,陶煥伍的音準被糾正回來,而且拉革胡的水平提高迅速,受到了團里領導的稱贊。
“革胡是一種低音拉弦樂器,是在二胡的基礎上參考西洋的大提琴的演奏方式改革而來的,我是從那個時候才了解大提琴,它是一件音色優美、表現力豐富的樂器。1965年我再次回到溫州,發現溫州很少有人知道大提琴這種西洋樂器,懂得玩的人很少。”記得有一次,陶煥伍在一個大隊發現一把革胡,興奮地上去拉上一段,誰知道就是這一拉,名聲便傳開了,還常常有一些擅長拉革胡的人上門挑戰,包括在上海音樂學院專業學大提琴的,都成了陶煥伍的手下敗將。當時,年紀輕輕的他就被人們稱為“溫州革胡第一高手”。名聲越來越大的陶煥伍還被市甌劇團看中,成為一名專業的演奏員。
在還未進甌劇團之前,陶煥伍踩過三輪車,不管踩到哪,他都隨身帶著一把二胡或者革胡。一有空,他就拿出來拉上一曲,這一拉便能吸引一大群愛好者的圍觀,大家一同又唱又跳。那時候的生活對陶煥伍來說簡單又快樂。“我從沒想過出名,只要我一拉,有人愿意聽,有人愿意和,既自我欣賞又娛樂大家,那就是我的快樂。”
用西洋樂器演奏中國音樂
陶煥伍盡管如今已經退休,已是六十出頭的老人,但他身上那股活力仍舊充沛十足,他還學年輕人一樣搞起了樂隊來。聽陶煥伍自己介紹,他是溫州最早開始搞古典樂隊的,至今已經近四十年了,這個樂隊仍舊活躍在溫州樂壇,這是多么不容易。這一群年齡相近的老人斷斷續續組合了四十年,當中的默契無從形容。“我們現在都還有外出演出,經常性參加各種文藝活動。前兩年還隨市歌舞團參加在法國舉行的第32屆蒙圖瓦爾國際民間藝術節,我們的表演受到了外國人的歡迎和肯定,這使我們幾個都非常自豪。”
陶煥伍最喜歡用大提琴拉中國的傳統曲目,很多人疑惑,明明是西洋樂器你不拉西方樂曲,陶煥伍說自己是拉給中國人聽的,那就是要奏出東方韻味來。另外,陶煥伍也是我市私人搞兒童樂隊的第一人。“樂隊配合好,比起自己一人在那里拉彈要難得多,我不僅讓自己享受到樂隊合奏的美妙所在,我希望孩子們也可以。”于是,去年剛退休不久的陶煥伍在市少年宮搞起了兒童樂隊,這得到了少年宮和家長們的支持。“我并不是向全市招收小隊員搞樂隊,我這個樂隊很特別,是業余的表演隊,這些學生都是從一個個樂器學習班當中挑選出的十歲左右的精英。二胡、琵琶、吹笛、拉琴,然后組在一塊進行樂曲的配樂、合奏練習。”陶煥伍自己覺得很有意思,樂隊里12個小成員們各個都覺得有趣極了,他們把樂隊比喻成在玩“扮角色配合”的游戲。陶煥伍帶著這群可愛的孩子參加社區文藝活動以及市里各類相關的文藝演出,得到了很多觀眾的歡迎。這個月底,他們還準備去部隊慰問演出。
拉大提琴已經有四十多年的時間了,陶煥伍說自己的這條藝術道理很普通,但是充滿精彩。他就把其比喻成在跨欄,幾百米的跑道當中有無數欄桿和障礙,你跨得過去那就是一種希望,跨不過去可能就失敗,要看你的意志和信心在哪里。陶煥伍現在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們身上,他很愿意把所有的技巧都教給孩子們。
拉提琴就像在講故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開始,很多人開始跟隨陶煥伍學習二胡和大提琴。在那個音樂知識匱乏的年代,陶煥伍已經是我市很有名的大提琴老師。但有個難題擺在了他的面前,他要教學生,但是誰來教他呢?怎么樣去提高自己呢?
“那時候,關于大提琴方面的書籍、教材溫州都買不到,我只能托人去上海帶來。而且在溫州鮮有拉大提琴的高手,于是我自己想了個辦法,每次只要有劇團、樂隊來溫演出,我就買票去看,一場也不會落下。但我過去不是看他們的整場演出,就只單單聽他們樂隊大提琴的演奏。每次演出完,我都千方百計地邀請那些大提琴手來家里作客、交流,我母親還會特意燒很多好菜招待他們。從那樣難得的機會中,我學到了很多大提琴方面的知識。除此外,只要我們團里去外地演出,我都不會放過任何向高手請教的機會。有一次,到省里演出,省內各市的劇團都來了。演出結束后,我把所有劇團的大提琴手都請在我房間里,大家還開了一個小型的交流會。這樣的方法很管用,我用了十幾年。”
正因為陶煥伍日復一日的學習,他才會有今天如此高的技術。陶煥伍時常教導學生,拉琴不能只當作是在演奏樂器,一定要把靈魂拉出來,要當作是在給聽眾講故事。而孩子們也都很喜歡跟著陶老師學大提琴。“我每天都要教孩子們拉琴,一天不教心里就直癢癢,要是哪天沒安排課程,晚上我便打電話給學生們,誰有空就過來我免費教他們拉琴。”如今,長江后浪推前浪,陶煥伍教出來的學生不是成為優秀的大提琴老師,就是頻頻在國內省內獲獎,有些甚至已經出國深造。最近他一位年僅7歲的學生剛剛在中國首屆“讓每個孩子成功”兒童藝術表演賽上奪得幼兒組銅獎。對于陶煥伍來說,學生的進步就是他最大的滿足和驕傲。
大提琴擁有寬廣溫潤的音域,以其熱烈而豐富的音色著稱,在交響樂隊,民族管弦樂隊,傳統戲曲樂隊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大提琴是弦樂中最人性化的樂器。“所以讓孩子從小就學習大提琴,可以開發他們的智力,提高他們的素養、培養氣質,為孩子的將來做一個很好的鋪墊。只是由于目前大家對大提琴的認識還屬于比較表面化,認為它只是撥撥弦,拉拉低音的伴奏樂器,這是對大提琴的誤解。它那溫暖、親切、真摯的音色打動了我四十多年,我希望我教的孩子們用大提琴拉出美妙的音樂去打動更多人。”
自制“陶氏二胡”
陶煥伍最早是從接觸二胡開始的,小時候受了母親和哥哥的影響迷上了樂曲,他的母親和哥哥非常喜歡戲曲,經常在陶煥伍的身邊唱戲拉曲,使得他從小得到音樂熏陶,13歲的時候,他就已經懂得拉上幾首小曲。
由于家境貧寒買不起琴,陶煥伍和哥哥就想到自制二胡。他們把家里的木湯勺拿來改裝了一下,封上黃魚皮,上山找了根竹子當柄,扯上弦,簡單的“陶式二胡”便出爐了,哥倆拉著自制的二胡度過了童年的快樂時光。直到上中學加入學校二胡興趣小組,陶煥伍才正式開始學習二胡。“那時候我們班有個同學拉得最好,大家都羨慕她有一把很高檔的二胡,有時候乘她課余外出,我們幾個同學就偷偷地把她放在抽屜里的二胡拿過來拉,那種感覺至盡記憶深刻,意猶未盡。就覺得高檔貨就是不一樣,那時候我發誓,一定要練好二胡,自己也擁有一把高級的二胡。”
踩三輪車的“革胡第一高手”
在學習二胡的過程中,陶煥伍也曾受過挫折,但他始終沒有放棄。14歲時候,陶煥伍隨母親轉校去外地讀書,在那邊,既找不到可以學習的音樂老師,也找不到可以互相交流的知音。陶煥伍只能憑感覺去拉二胡。誰知道,短短兩年時間,由于沒人從旁指導,陶煥伍盲目地拉二胡竟起到惡劣的反效果:他逐漸失去了對音準高低辨認的能力,耳朵對五音的辨認力變得非常低。“怎么辦,我當時回到溫州以后,感覺很失落,想把二胡永遠扔掉了。是不是以后就再也沒辦法接觸音樂,享受音樂?但母親一直鼓勵我不能放棄,只要繼續跟專業老師學習,應該會慢慢恢復。”于是陶煥伍努力考進了福建一家越劇團,從師拉起革胡來,自此正式走上了正規學習樂器樂理的道路。由于陶煥伍比普通的團員音準上弱了很多,學習起來非常吃力,于是他每天廢寢忘食地練習,有時候經常一拉就是8個小時以上。經過兩年的專業訓練和刻苦練習,再加上本身對樂器的天賦,逐漸地,陶煥伍的音準被糾正回來,而且拉革胡的水平提高迅速,受到了團里領導的稱贊。
“革胡是一種低音拉弦樂器,是在二胡的基礎上參考西洋的大提琴的演奏方式改革而來的,我是從那個時候才了解大提琴,它是一件音色優美、表現力豐富的樂器。1965年我再次回到溫州,發現溫州很少有人知道大提琴這種西洋樂器,懂得玩的人很少。”記得有一次,陶煥伍在一個大隊發現一把革胡,興奮地上去拉上一段,誰知道就是這一拉,名聲便傳開了,還常常有一些擅長拉革胡的人上門挑戰,包括在上海音樂學院專業學大提琴的,都成了陶煥伍的手下敗將。當時,年紀輕輕的他就被人們稱為“溫州革胡第一高手”。名聲越來越大的陶煥伍還被市甌劇團看中,成為一名專業的演奏員。
在還未進甌劇團之前,陶煥伍踩過三輪車,不管踩到哪,他都隨身帶著一把二胡或者革胡。一有空,他就拿出來拉上一曲,這一拉便能吸引一大群愛好者的圍觀,大家一同又唱又跳。那時候的生活對陶煥伍來說簡單又快樂。“我從沒想過出名,只要我一拉,有人愿意聽,有人愿意和,既自我欣賞又娛樂大家,那就是我的快樂。”
用西洋樂器演奏中國音樂
陶煥伍盡管如今已經退休,已是六十出頭的老人,但他身上那股活力仍舊充沛十足,他還學年輕人一樣搞起了樂隊來。聽陶煥伍自己介紹,他是溫州最早開始搞古典樂隊的,至今已經近四十年了,這個樂隊仍舊活躍在溫州樂壇,這是多么不容易。這一群年齡相近的老人斷斷續續組合了四十年,當中的默契無從形容。“我們現在都還有外出演出,經常性參加各種文藝活動。前兩年還隨市歌舞團參加在法國舉行的第32屆蒙圖瓦爾國際民間藝術節,我們的表演受到了外國人的歡迎和肯定,這使我們幾個都非常自豪。”
陶煥伍最喜歡用大提琴拉中國的傳統曲目,很多人疑惑,明明是西洋樂器你不拉西方樂曲,陶煥伍說自己是拉給中國人聽的,那就是要奏出東方韻味來。另外,陶煥伍也是我市私人搞兒童樂隊的第一人。“樂隊配合好,比起自己一人在那里拉彈要難得多,我不僅讓自己享受到樂隊合奏的美妙所在,我希望孩子們也可以。”于是,去年剛退休不久的陶煥伍在市少年宮搞起了兒童樂隊,這得到了少年宮和家長們的支持。“我并不是向全市招收小隊員搞樂隊,我這個樂隊很特別,是業余的表演隊,這些學生都是從一個個樂器學習班當中挑選出的十歲左右的精英。二胡、琵琶、吹笛、拉琴,然后組在一塊進行樂曲的配樂、合奏練習。”陶煥伍自己覺得很有意思,樂隊里12個小成員們各個都覺得有趣極了,他們把樂隊比喻成在玩“扮角色配合”的游戲。陶煥伍帶著這群可愛的孩子參加社區文藝活動以及市里各類相關的文藝演出,得到了很多觀眾的歡迎。這個月底,他們還準備去部隊慰問演出。
拉大提琴已經有四十多年的時間了,陶煥伍說自己的這條藝術道理很普通,但是充滿精彩。他就把其比喻成在跨欄,幾百米的跑道當中有無數欄桿和障礙,你跨得過去那就是一種希望,跨不過去可能就失敗,要看你的意志和信心在哪里。陶煥伍現在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們身上,他很愿意把所有的技巧都教給孩子們。
拉提琴就像在講故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開始,很多人開始跟隨陶煥伍學習二胡和大提琴。在那個音樂知識匱乏的年代,陶煥伍已經是我市很有名的大提琴老師。但有個難題擺在了他的面前,他要教學生,但是誰來教他呢?怎么樣去提高自己呢?
“那時候,關于大提琴方面的書籍、教材溫州都買不到,我只能托人去上海帶來。而且在溫州鮮有拉大提琴的高手,于是我自己想了個辦法,每次只要有劇團、樂隊來溫演出,我就買票去看,一場也不會落下。但我過去不是看他們的整場演出,就只單單聽他們樂隊大提琴的演奏。每次演出完,我都千方百計地邀請那些大提琴手來家里作客、交流,我母親還會特意燒很多好菜招待他們。從那樣難得的機會中,我學到了很多大提琴方面的知識。除此外,只要我們團里去外地演出,我都不會放過任何向高手請教的機會。有一次,到省里演出,省內各市的劇團都來了。演出結束后,我把所有劇團的大提琴手都請在我房間里,大家還開了一個小型的交流會。這樣的方法很管用,我用了十幾年。”
正因為陶煥伍日復一日的學習,他才會有今天如此高的技術。陶煥伍時常教導學生,拉琴不能只當作是在演奏樂器,一定要把靈魂拉出來,要當作是在給聽眾講故事。而孩子們也都很喜歡跟著陶老師學大提琴。“我每天都要教孩子們拉琴,一天不教心里就直癢癢,要是哪天沒安排課程,晚上我便打電話給學生們,誰有空就過來我免費教他們拉琴。”如今,長江后浪推前浪,陶煥伍教出來的學生不是成為優秀的大提琴老師,就是頻頻在國內省內獲獎,有些甚至已經出國深造。最近他一位年僅7歲的學生剛剛在中國首屆“讓每個孩子成功”兒童藝術表演賽上奪得幼兒組銅獎。對于陶煥伍來說,學生的進步就是他最大的滿足和驕傲。
大提琴擁有寬廣溫潤的音域,以其熱烈而豐富的音色著稱,在交響樂隊,民族管弦樂隊,傳統戲曲樂隊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大提琴是弦樂中最人性化的樂器。“所以讓孩子從小就學習大提琴,可以開發他們的智力,提高他們的素養、培養氣質,為孩子的將來做一個很好的鋪墊。只是由于目前大家對大提琴的認識還屬于比較表面化,認為它只是撥撥弦,拉拉低音的伴奏樂器,這是對大提琴的誤解。它那溫暖、親切、真摯的音色打動了我四十多年,我希望我教的孩子們用大提琴拉出美妙的音樂去打動更多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