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楊建國)由上海音協委約創作的“海上新夢”作品音樂會,7部音樂新作的案頭創作已全部完成,今天起由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進入排練;“圣卡羅杯”全國中小型鋼琴作品征集活動評選,獲獎新作也已揭曉。在即將舉行的“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期間,這批新作品將陸續展現在廣大聽眾面前。
昨天,上海音協主席、作曲家陸在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社會各界要關心上海音樂創作隊伍的建設,在上海建設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進程中,讓他們提供作品為上海建立起對等交流的平臺。
陸在易告訴記者:“目前,除了老一輩作曲家朱踐耳是上海交響樂團的終身作曲家之外,文藝團體的專職作曲已屈指可數。”近年來,文藝表演團體不再設立專職作曲,生存狀創作人員逐漸進入社會化的態,這固然是體制改革的一條途徑,但由于缺少在新環境下激發創作生產力的有效手段,所以,這些年上海的音樂創作已出現走下坡路的跡象。在目前的環境中,如果長期讓作曲人才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上海的音樂創作隊伍將會產生斷層。
陸在易在分析目前上海音樂創作隊伍情況時認為,上海的作曲家隊伍,根據年齡層次寬泛地評價,存在著4個層面:老一輩作曲家如朱踐耳、呂其明等人,由于年齡的關系,正在淡出創作;年過60歲的一批作曲家,在上海有一大批,雖然仍然堅持寫作,有的還相當活躍,但精力顯然不能與前些年在上海樂壇唱主角時相比;一批40歲到50歲左右的作曲家,如今已成為上海音樂創作的中堅力量,他們的作品正在走向成熟,這批人集中在上海音樂學院;30歲左右、甚至更年輕的作曲人才中,具備實力的人數不少,但目前尚未形成群體。
據了解,在上海音協的“圣卡羅杯”鋼琴作品征集和上周舉行的上海音樂學院“帕拉天奴杯”鋼琴作品作曲和演奏比賽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應征作品的作者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去年的“上海之春”開幕式首次采用委約作品的形式,3部作品的作者趙光、葉國輝和周湘林均為40歲――50歲之間的作曲家。陸在易認為,要建設上海的音樂創作隊伍,必須大力扶持中、青年層面的作曲人才,因為,“他們是音樂創作的今天和未來”。他舉例說:“朱踐耳創作第一部交響合唱,只有37歲;呂其明36歲創作《紅旗頌》;何占豪、陳鋼創作《梁祝》時,都是在校學生。因此,要大膽鼓勵和推薦年輕人承擔創作的重任。”
昨天,上海音協主席、作曲家陸在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社會各界要關心上海音樂創作隊伍的建設,在上海建設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進程中,讓他們提供作品為上海建立起對等交流的平臺。
陸在易告訴記者:“目前,除了老一輩作曲家朱踐耳是上海交響樂團的終身作曲家之外,文藝團體的專職作曲已屈指可數。”近年來,文藝表演團體不再設立專職作曲,生存狀創作人員逐漸進入社會化的態,這固然是體制改革的一條途徑,但由于缺少在新環境下激發創作生產力的有效手段,所以,這些年上海的音樂創作已出現走下坡路的跡象。在目前的環境中,如果長期讓作曲人才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上海的音樂創作隊伍將會產生斷層。
陸在易在分析目前上海音樂創作隊伍情況時認為,上海的作曲家隊伍,根據年齡層次寬泛地評價,存在著4個層面:老一輩作曲家如朱踐耳、呂其明等人,由于年齡的關系,正在淡出創作;年過60歲的一批作曲家,在上海有一大批,雖然仍然堅持寫作,有的還相當活躍,但精力顯然不能與前些年在上海樂壇唱主角時相比;一批40歲到50歲左右的作曲家,如今已成為上海音樂創作的中堅力量,他們的作品正在走向成熟,這批人集中在上海音樂學院;30歲左右、甚至更年輕的作曲人才中,具備實力的人數不少,但目前尚未形成群體。
據了解,在上海音協的“圣卡羅杯”鋼琴作品征集和上周舉行的上海音樂學院“帕拉天奴杯”鋼琴作品作曲和演奏比賽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應征作品的作者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去年的“上海之春”開幕式首次采用委約作品的形式,3部作品的作者趙光、葉國輝和周湘林均為40歲――50歲之間的作曲家。陸在易認為,要建設上海的音樂創作隊伍,必須大力扶持中、青年層面的作曲人才,因為,“他們是音樂創作的今天和未來”。他舉例說:“朱踐耳創作第一部交響合唱,只有37歲;呂其明36歲創作《紅旗頌》;何占豪、陳鋼創作《梁祝》時,都是在校學生。因此,要大膽鼓勵和推薦年輕人承擔創作的重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