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西方的吉他樂器,以其豐富的產品類型、多樣的音樂風格、便捷的表演形式,成為各類音樂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也是世界各國音樂人士普遍推崇的“伴手”樂器。在10月結束的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上,多數吉他展臺都堪稱“最聚人氣的現場舞臺”,展臺前的現場演示和展館外的舞臺演出都成為各類吉他產品的競技場。隨著“MADE IN CHINA”對世界市場影響力的不斷加大,中國的吉他制造產業在收獲了短期的擴張效應后,也開始經歷行業發展的低迷與不適應,特別是國外吉他制造企業對中國市場關注度的持續增加,使國產吉他的生存與發展問題變得更加岌岌可危。亦如中國制造業發展中面臨的普遍問題,中國吉他產業也需要不斷提升行業持續發展能力,轉向以增加產品附加值為主的創新經營,為產業升級而奮斗!
更新發展觀念 實現產業升級
國家統計局10月13日公布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全國企業景氣指數為124.4,比二季度回升8.5點。專家指出,企業景氣指數繼續回升顯示經濟向好趨勢未變,經濟復蘇速度會加快。但是經濟回升過程中依然存在不確定因素,中小型企業尚未走出經營困難,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時,三季度全國企業家信心指數回升至120.1,比二季度提高9.9點,比一季度提高19點。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對中國現實經濟增長的影響,以目前的經濟恢復增長情況看,基本還處于可控范圍,但其對中國業已展開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進程所產生的干擾卻難于預知。一方面,經濟危機給常規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帶來損害,另一方面,為應對危機而實施的特殊政策措施、世界經濟衰退特別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勢必在更長時期里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過程中的中國產生不利影響。相比經濟危機對實體經濟利益的影響,其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影響,危害可能更大,也更久。
中國吉他制造業的發展歷史比較長,生產模式和銷售渠道相對比較成熟,企業數量也更多。特別是上世紀80、90年代,改革開放政策,為中國吉他制造業打開了廣闊的國際市場,吉他制造業在東南沿海地區蓬勃發展,并形成以廣東為中心的吉他產業集群。這些企業有自主品牌,但更多是OEM生產,產品以外銷為主。由于當時國外吉他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數量有限,這些產自廣東的吉他也成為當時國內市場的俏銷產品。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樂器工場地位的日益突顯,以臺灣地區,及日本、韓國企業為主體的合資、獨資吉他企業開始成為中國吉他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后起之秀的突出特點是設備先進、自主研發,更加注重吉他產品的技術創新與品牌文化。借助中國制造業的成本優勢,這些“外來戶”實現了在中國的再造輝煌。如近年實現高速發展的山東oN樂器產業基地,其中絕大多數企業均以各類吉他、貝司、音箱和相關配件為主營業務,形成新的吉他產業集群。
與其他樂器制造業類似,伴隨吉他產業規模的急劇膨脹,缺乏技術創新與品牌缺失、過分依賴出口市場等問題,開始影響到吉他制造行業的健康發展。而2008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危機使歐美市場的市場需求迅速減低,潛伏矛盾與現實問題一并向中國吉他業發起了猛攻?!案掳l展觀念、實現產業升級”已經成為吉他業走出困境的不二出路。
保持價格優勢 擴大內需市場
對未來中國經濟走向,專家普遍認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都有回升,總體趨向向好,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增長為負20.9%,中國面臨的依舊是外部需求持續萎縮的局面。歐美等世界經濟出現復蘇轉好跡象,但總的來看是一個緩慢曲折的過程,不可能很快恢復,出現大進大出的狀況。”現實情況表明,中國經濟增長的根本點還要放在擴內需,而不是寄予世界經濟的快速復蘇之上。這對大多由外貿加工起家的中國吉他企業而言,不啻“重起爐灶另開張”,雖然已有的生產能力、技術實力、硬件設備等可以保證企業生產的持續與穩定,但從產品90%以上的出口貿易轉向觸及全產業鏈的國內貿易,市場投入成本將大大增加,主要產品類型也會有所區別,從生產到銷售,企業都將面臨新一輪的考驗。
既有傳統、還很現代,是古典、又流行,堪稱“跨界先鋒”的吉他產品是樂器界當仁不讓的活力代表,吉他制造也順理成章應是樂器行業最繁忙的生產線。雖然吉他源于西方,但近十幾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吉他生產與出口國。然而,在今年已召開的各大樂器展覽會上,吉他展演舞臺的喧鬧與展商洽談區的空寂,形成鮮明的對比。也許展覽會就是一個展示企業形象,而非商務洽談的場所,但相較之前國外客戶云集的場面,難免有企業經營者會感慨,“今年的‘洋代理’的確是少多了?!眹鴥却砩嚏娗椤安皝砥贰?,中國吉他企業看重“洋代理”,這其中不乏“利益”因素,但不可否認多少也與“品質”相關。
中國吉他價格有優勢,這是眾多周知的,所以很多吉他企業就認為,中國吉他要好銷就必須是低價格的。其實,這樣一個想法對于做企業沒有錯,價格對于消費者選購商品的影響還是相當大的。然而時代在進步,我們的吉他既然產量能夠成倍增長,產值也能翻番,為什么價格就難以提升的,不是我們的設備不先進、不是我們的管理有問題,關鍵在于我們沒有把吉他當作自己的產品,更多的還是扮演了一個加工者的角色。所以,除了價格因素以外,我們的企業對包括品牌、質量、功能、時尚元素等等在內的產品本身,還是想得不夠多。在今年的上海樂器展覽會上,一些國內品牌吉他企業,帶來了他們自主研發的吉他產品,更引人注目的是企業開始細分市場,針對特定人群開展個性訂制服務。采訪中,這些企業負責人表示,“吉他產品的市場需求很大,產能過剩只是針對某種產品類型或市場需求調整過程中的暫時現象。生產企業不能因此就放棄已經占有的市場份額,反而是要及時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積極拓展市場和豐富產品類型。但是我們也不否認,相對于國內貿易而言,外貿加工的訂單生產對企業是省時、省心又省力,但現在市場就是這樣一個形勢,我們不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就會被市場所淘汰。既是將來國外市場有所好轉,代理商也會選擇這些經營業績一直良好的企業。畢竟危機過后,大家都更加謹慎,都要把自家的經營風險降到最低。所以就價格而言,中國吉他還是有優勢的,而就品質而言,我們的產品也有與世界品牌競爭的實力,關鍵就是我們要豐富產品線,能夠為不同的市場需求提供多樣的產品和服務。而不是單一的價格決定一切?!?nbsp;
開發個性產品 推行文化營銷
近年來,我們驚喜的看到,過去多在小眾流行的吉他沙龍、樂隊文化,經由吉他企業的加入與引領,不僅已走向大眾,而且影響愈大,形成一股覆蓋廣泛年齡階層的娛樂風潮。在勢力漸強的吉他演藝和競賽活動的影響下,普通大眾越來越多的接觸吉他音樂,了解吉他文化,也認識了更多的吉他品牌,特別是為中國吉他在大眾中樹立起良好的企業文化與品牌形象,贏得了市場的關注與青睞。
中國人認識吉他多是從西方的流行音樂開始,不管是搖滾、鄉村、布魯斯,都多少有快餐文化的影子。特別是受中國特有社會文化的影響,吉他從進入中國開始,就帶有一種“亦正亦邪”的味道,普通大眾雖然認識吉他,但認識的角度與好惡卻是千差萬別的。曾幾何時,吉他在影視劇中成了“街邊混混”的標志裝配,這樣一種模糊的文化表征無疑對吉他文化在中國大眾文化的形成中造成很多的負面影響。新時期,中國在政治、經濟與文化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過去曾被邊緣化的藝術開始為大眾所關注,而作為西方音樂重要組成的吉他藝術也應得到更多的關注。這其中需要國家和文化部門的關注與扶持發展,而作為產品生產企業也要承擔起推廣吉他文化、發展吉他藝術事業的責任,以發展文化事業的長遠眼光帶動吉他制造產業的進步與提升,用產業進步帶動行業發展。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外品牌吉他進入中國市場,并得到很多專業人士的推崇。這其中有產品品質的原因,但更大的影響來自于生產企業本身的品牌文化。歐美國家的吉他生產,基本延續了他們一貫的手工藝生產觀念,將樂器生產視作工藝制作,講求的就是“考究”。而近年市場沖擊力很強的韓日產品,也是依然強調了他們的標準與精細化生產??梢哉f,產品要讓市場認可,首先要有一個鮮明的定位,也就是企業的定位與品牌文化。通過目前一些吉他企業連續舉辦的各類活動,我們看出,多數吉他企業將市場定位于青年人,充分展現出吉他樂器的活力與現代風格。同時,我們也看到,有些企業依照吉他生產的成本構成,開發出適合青少年和兒童的吉他樂器,在演奏功能之外,增加了娛樂效果。從市場反映看,這些都是不錯的嘗試。其實,吉他產品本就是個性十足的樂器,可以針對不同的年齡層進行開發,甚至男女樂手、演出風格、舞臺效果等等都可以成為我們開發新品的參考條件,所以說,有了最基礎的企業定位,在這個風格之上豐富我們的個性化產品,用吉他文化營銷吉他藝術,個性鮮明的品牌文化會是未來市場在除價格之外,更易引起關注的重要因素。
抓住發展機遇 奮斗實現跨越
2009年,國際著名吉他企業吉普森中國區總裁Mark Klingspon上任伊始,即公開發表宣言,表示,“吉普森將致力于在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為中國消費者提供Gibson、Epiphone、Kramer、Baldwin等大品牌的產品,并成為吉他市場具有舉足輕重影響的品牌?!眹H品牌對中國市場的覬覦,引起國際吉他產品的迅速涌入。這些企業不僅努力在中國開展代理等營銷合作,有的還在尋求建立生產線的全面合作或從產品到營銷的全線獨立運營。中國吉他的產品優勢尚未穩固,價格優勢也將減弱,其生存狀況難免令人憂慮。
隨著樂器產業的大踏步前進,樂器行業中也開始呈現集團化發展的新格局,資源整合、多管齊下成為一部分實力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成功經驗。不僅是一些原本的吉他企業開始尋求產業鏈的延伸與豐富,一些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和從業經驗的其他樂器生產商也開始或增加了吉他產品的制造項目或數量??梢哉f,這部分企業借助其在其他領域的成功經驗,應用于吉他生產,在品牌認知、產品品質方面都更容易打開市場局面,特別是金融危機使產業格局發展變化,給了這些實力企業更多的發展機遇,這對于樂器產業資源的合理調配、吉他產業的升級都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今年,在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出臺之后,國家又相繼推出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和《林業產業振興規劃(2010-2012年)》,經濟刺激計劃好戲連臺,后勁充足。專家指出,《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將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四個方面的重大影響:一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二是擴大內需、增加就業;三是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四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可以說,此番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力度空前,實施到位的話,將促使文化產業成為引領經濟的一個新火車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中國也將從一個文化大國變成文化強國。這一重大舉措也必將對包括吉他制造業在內的中國樂器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與文化聯姻、與藝術結緣,吉他產業需要為產業升級而奮斗,在產業提升中創造中國吉他的華麗變身!
更新發展觀念 實現產業升級
國家統計局10月13日公布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全國企業景氣指數為124.4,比二季度回升8.5點。專家指出,企業景氣指數繼續回升顯示經濟向好趨勢未變,經濟復蘇速度會加快。但是經濟回升過程中依然存在不確定因素,中小型企業尚未走出經營困難,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時,三季度全國企業家信心指數回升至120.1,比二季度提高9.9點,比一季度提高19點。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對中國現實經濟增長的影響,以目前的經濟恢復增長情況看,基本還處于可控范圍,但其對中國業已展開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進程所產生的干擾卻難于預知。一方面,經濟危機給常規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帶來損害,另一方面,為應對危機而實施的特殊政策措施、世界經濟衰退特別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勢必在更長時期里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過程中的中國產生不利影響。相比經濟危機對實體經濟利益的影響,其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影響,危害可能更大,也更久。
中國吉他制造業的發展歷史比較長,生產模式和銷售渠道相對比較成熟,企業數量也更多。特別是上世紀80、90年代,改革開放政策,為中國吉他制造業打開了廣闊的國際市場,吉他制造業在東南沿海地區蓬勃發展,并形成以廣東為中心的吉他產業集群。這些企業有自主品牌,但更多是OEM生產,產品以外銷為主。由于當時國外吉他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數量有限,這些產自廣東的吉他也成為當時國內市場的俏銷產品。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樂器工場地位的日益突顯,以臺灣地區,及日本、韓國企業為主體的合資、獨資吉他企業開始成為中國吉他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后起之秀的突出特點是設備先進、自主研發,更加注重吉他產品的技術創新與品牌文化。借助中國制造業的成本優勢,這些“外來戶”實現了在中國的再造輝煌。如近年實現高速發展的山東oN樂器產業基地,其中絕大多數企業均以各類吉他、貝司、音箱和相關配件為主營業務,形成新的吉他產業集群。
與其他樂器制造業類似,伴隨吉他產業規模的急劇膨脹,缺乏技術創新與品牌缺失、過分依賴出口市場等問題,開始影響到吉他制造行業的健康發展。而2008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危機使歐美市場的市場需求迅速減低,潛伏矛盾與現實問題一并向中國吉他業發起了猛攻?!案掳l展觀念、實現產業升級”已經成為吉他業走出困境的不二出路。
保持價格優勢 擴大內需市場
對未來中國經濟走向,專家普遍認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都有回升,總體趨向向好,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增長為負20.9%,中國面臨的依舊是外部需求持續萎縮的局面。歐美等世界經濟出現復蘇轉好跡象,但總的來看是一個緩慢曲折的過程,不可能很快恢復,出現大進大出的狀況。”現實情況表明,中國經濟增長的根本點還要放在擴內需,而不是寄予世界經濟的快速復蘇之上。這對大多由外貿加工起家的中國吉他企業而言,不啻“重起爐灶另開張”,雖然已有的生產能力、技術實力、硬件設備等可以保證企業生產的持續與穩定,但從產品90%以上的出口貿易轉向觸及全產業鏈的國內貿易,市場投入成本將大大增加,主要產品類型也會有所區別,從生產到銷售,企業都將面臨新一輪的考驗。
既有傳統、還很現代,是古典、又流行,堪稱“跨界先鋒”的吉他產品是樂器界當仁不讓的活力代表,吉他制造也順理成章應是樂器行業最繁忙的生產線。雖然吉他源于西方,但近十幾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吉他生產與出口國。然而,在今年已召開的各大樂器展覽會上,吉他展演舞臺的喧鬧與展商洽談區的空寂,形成鮮明的對比。也許展覽會就是一個展示企業形象,而非商務洽談的場所,但相較之前國外客戶云集的場面,難免有企業經營者會感慨,“今年的‘洋代理’的確是少多了?!眹鴥却砩嚏娗椤安皝砥贰?,中國吉他企業看重“洋代理”,這其中不乏“利益”因素,但不可否認多少也與“品質”相關。
中國吉他價格有優勢,這是眾多周知的,所以很多吉他企業就認為,中國吉他要好銷就必須是低價格的。其實,這樣一個想法對于做企業沒有錯,價格對于消費者選購商品的影響還是相當大的。然而時代在進步,我們的吉他既然產量能夠成倍增長,產值也能翻番,為什么價格就難以提升的,不是我們的設備不先進、不是我們的管理有問題,關鍵在于我們沒有把吉他當作自己的產品,更多的還是扮演了一個加工者的角色。所以,除了價格因素以外,我們的企業對包括品牌、質量、功能、時尚元素等等在內的產品本身,還是想得不夠多。在今年的上海樂器展覽會上,一些國內品牌吉他企業,帶來了他們自主研發的吉他產品,更引人注目的是企業開始細分市場,針對特定人群開展個性訂制服務。采訪中,這些企業負責人表示,“吉他產品的市場需求很大,產能過剩只是針對某種產品類型或市場需求調整過程中的暫時現象。生產企業不能因此就放棄已經占有的市場份額,反而是要及時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積極拓展市場和豐富產品類型。但是我們也不否認,相對于國內貿易而言,外貿加工的訂單生產對企業是省時、省心又省力,但現在市場就是這樣一個形勢,我們不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就會被市場所淘汰。既是將來國外市場有所好轉,代理商也會選擇這些經營業績一直良好的企業。畢竟危機過后,大家都更加謹慎,都要把自家的經營風險降到最低。所以就價格而言,中國吉他還是有優勢的,而就品質而言,我們的產品也有與世界品牌競爭的實力,關鍵就是我們要豐富產品線,能夠為不同的市場需求提供多樣的產品和服務。而不是單一的價格決定一切?!?nbsp;
開發個性產品 推行文化營銷
近年來,我們驚喜的看到,過去多在小眾流行的吉他沙龍、樂隊文化,經由吉他企業的加入與引領,不僅已走向大眾,而且影響愈大,形成一股覆蓋廣泛年齡階層的娛樂風潮。在勢力漸強的吉他演藝和競賽活動的影響下,普通大眾越來越多的接觸吉他音樂,了解吉他文化,也認識了更多的吉他品牌,特別是為中國吉他在大眾中樹立起良好的企業文化與品牌形象,贏得了市場的關注與青睞。
中國人認識吉他多是從西方的流行音樂開始,不管是搖滾、鄉村、布魯斯,都多少有快餐文化的影子。特別是受中國特有社會文化的影響,吉他從進入中國開始,就帶有一種“亦正亦邪”的味道,普通大眾雖然認識吉他,但認識的角度與好惡卻是千差萬別的。曾幾何時,吉他在影視劇中成了“街邊混混”的標志裝配,這樣一種模糊的文化表征無疑對吉他文化在中國大眾文化的形成中造成很多的負面影響。新時期,中國在政治、經濟與文化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過去曾被邊緣化的藝術開始為大眾所關注,而作為西方音樂重要組成的吉他藝術也應得到更多的關注。這其中需要國家和文化部門的關注與扶持發展,而作為產品生產企業也要承擔起推廣吉他文化、發展吉他藝術事業的責任,以發展文化事業的長遠眼光帶動吉他制造產業的進步與提升,用產業進步帶動行業發展。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外品牌吉他進入中國市場,并得到很多專業人士的推崇。這其中有產品品質的原因,但更大的影響來自于生產企業本身的品牌文化。歐美國家的吉他生產,基本延續了他們一貫的手工藝生產觀念,將樂器生產視作工藝制作,講求的就是“考究”。而近年市場沖擊力很強的韓日產品,也是依然強調了他們的標準與精細化生產??梢哉f,產品要讓市場認可,首先要有一個鮮明的定位,也就是企業的定位與品牌文化。通過目前一些吉他企業連續舉辦的各類活動,我們看出,多數吉他企業將市場定位于青年人,充分展現出吉他樂器的活力與現代風格。同時,我們也看到,有些企業依照吉他生產的成本構成,開發出適合青少年和兒童的吉他樂器,在演奏功能之外,增加了娛樂效果。從市場反映看,這些都是不錯的嘗試。其實,吉他產品本就是個性十足的樂器,可以針對不同的年齡層進行開發,甚至男女樂手、演出風格、舞臺效果等等都可以成為我們開發新品的參考條件,所以說,有了最基礎的企業定位,在這個風格之上豐富我們的個性化產品,用吉他文化營銷吉他藝術,個性鮮明的品牌文化會是未來市場在除價格之外,更易引起關注的重要因素。
抓住發展機遇 奮斗實現跨越
2009年,國際著名吉他企業吉普森中國區總裁Mark Klingspon上任伊始,即公開發表宣言,表示,“吉普森將致力于在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為中國消費者提供Gibson、Epiphone、Kramer、Baldwin等大品牌的產品,并成為吉他市場具有舉足輕重影響的品牌?!眹H品牌對中國市場的覬覦,引起國際吉他產品的迅速涌入。這些企業不僅努力在中國開展代理等營銷合作,有的還在尋求建立生產線的全面合作或從產品到營銷的全線獨立運營。中國吉他的產品優勢尚未穩固,價格優勢也將減弱,其生存狀況難免令人憂慮。
隨著樂器產業的大踏步前進,樂器行業中也開始呈現集團化發展的新格局,資源整合、多管齊下成為一部分實力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成功經驗。不僅是一些原本的吉他企業開始尋求產業鏈的延伸與豐富,一些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和從業經驗的其他樂器生產商也開始或增加了吉他產品的制造項目或數量??梢哉f,這部分企業借助其在其他領域的成功經驗,應用于吉他生產,在品牌認知、產品品質方面都更容易打開市場局面,特別是金融危機使產業格局發展變化,給了這些實力企業更多的發展機遇,這對于樂器產業資源的合理調配、吉他產業的升級都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今年,在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出臺之后,國家又相繼推出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和《林業產業振興規劃(2010-2012年)》,經濟刺激計劃好戲連臺,后勁充足。專家指出,《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將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四個方面的重大影響:一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二是擴大內需、增加就業;三是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四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可以說,此番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力度空前,實施到位的話,將促使文化產業成為引領經濟的一個新火車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中國也將從一個文化大國變成文化強國。這一重大舉措也必將對包括吉他制造業在內的中國樂器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與文化聯姻、與藝術結緣,吉他產業需要為產業升級而奮斗,在產業提升中創造中國吉他的華麗變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