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巧茹是南京摩德利鋼琴有限公司董事長。但她和“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不同,她是由瀕臨倒閉的第三木器廠改制當上負責人的。幾乎從零開始,短短6年時間,摩德利中高檔鋼琴年產達5000臺,30%銷往歐美市場。年產萬臺鋼琴的雨花開發區新廠區即將投入生產。“摩德利”獲得江蘇省著名商標稱號,企業被中國樂器行業協會評為“強勢企業”。
戴巧茹接手了一個廠,但她的責任比零起點創業者更重:100多人要吃飯,要過上好日子!而當時的工廠,人心散,隊伍散,廠區雜草比人高。無事干的工人上班打牌、喝酒。戴巧茹是政工干部出身,很會做人的工作。她認為首先抓的不是紀律,而是訂單,先要讓工人有事做、有工資拿,廠長的話才有人聽。鋼琴是高智慧產業,戴巧茹高薪聘請名師;鋼絲、鋼槌、擊弦機等都是從德國進口的優質貨;對生產工人,獎優罰劣。戴巧茹在廠區豎了個牌,凡是受罰的亮黃牌,自己不例外,有過失同樣亮黃牌。在管理上,因為企業有職工股,戴巧茹認為,企業是大家的,董事長只是持大股而已。公司設立職代會、監事會、工會,大事層層有監督,讓職工表達意見。戴巧茹善待職工。老職工余師傅前幾年在工廠效益不好時,被同行廠高薪挖走,后來形勢變化,余師傅想回來,戴巧茹爽快答應。有名外地打工女青年要出嫁,戴巧茹為她熱熱鬧鬧操辦婚事。大喜日子,新娘把公司當娘家,在“娘家人”操辦齊全后,新郎從公司接走新娘。
6年拼搏,摩德利鋼琴走在國內同行前列。為不斷創新,戴巧茹廣泛與國外鋼琴著名廠商交流,請他們來公司參觀指導,珍惜他們每一個好的建議。她每年參加了德國、美國和上海三個鋼琴展會。南京摩德利、舒曼鋼琴有50多個型號,在國內廠家中是最多的。面對成就,戴巧茹的心得是:要讓職工把企業當作自己的家,誰不希望家興旺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