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即將于本月底開幕,上海音樂學院將推出包括新作首演等8場音樂會。近年來,當代作品評比、展演增多,但是不少新作品因晦澀而僅演出一次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被圈內人稱之為“一次性作品”。作曲家陳鋼昨天針對此現象指出:青年作曲家們尤其不可閉門造車或一味求新、求難、求險,還是要多多傾聽演奏家和聽眾的聲音。
需要從善如流
49年前,《梁祝》在“上海之春”一經推出就紅遍大江南北,作為創作者之一的陳鋼至今對當年的盛況無法忘懷。然而,在近年來各類作曲比賽、節事活動委約的大量新作中,既叫好又叫座的極為罕見。大量作品寫成之后僅演出一次就“交差”了事。歷年來多次承擔新作推廣演出任務的上海交響樂團,時常會拿到一些極其“晦澀”或“艱險”甚至幾乎無法演奏的曲譜,被樂手們笑稱為“一次性作品”。
今年攜帶新作小提琴協奏曲《紅樓夢》參加“上海之春”的陳鋼告訴記者,其新作《紅樓夢》是受小提琴家薛偉委約而創作的。在寫作過程中,他多次與演奏家反復溝通,并通過舉辦預演和試演對作品不斷修改,就是為了能讓演奏家愛演、聽眾愛聽。陳鋼指出:隨著音樂的向前發展,當代新作呈現新理念或新技術,并對聽眾欣賞有一定超前引領作用是對的;但是,也有部分作曲家只顧“自我理想”,忽視與演奏家的溝通,甚至不把聽眾放在眼里,難免出現“新作有人寫卻沒人演、沒人聽”現象,最終將導致當代作品受冷落。
突出中國元素
上海音樂學院將在今年“上海之春”期間推出的8場音樂會中,上音新作品音樂會、“國風”和新概念戲曲音樂音樂會、“慶奧運迎盛世洋山港之歌”等均以推新作為主。其中上音新作品音樂會涵蓋老中青三代創作精英的創作團隊,又有指揮家湯沐海傾力加盟,頗具看點。更引人矚目的是,這場音樂會中的陳鋼小提琴協奏曲《紅樓夢》、陳牧聲交響音詩《牡丹園之夢》,以及另一場新概念戲曲音樂音樂會的全部曲目,在充分體現了“新”音樂追求時,都重點突出了新音樂中的中國元素。
據該院民樂系黨委書記、副主任劉英介紹,由民樂系首屆戲曲作曲專業學生帶來的新概念戲曲音樂音樂會中,所有曲目都引入了中國戲曲元素,富有創意。比如雙京胡與琵琶帶來的《夜深沉》、京劇與電聲組合帶來的《南梆子與蘆花》以及新版《貴妃醉酒》等等。
此外,5月9日上演的瑪格麗特?隆-雅克?蒂博國際音樂大賽獲獎者音樂會、5月10日上演的20世紀室內樂作品專場音樂會、5月15日上演的2007年上音附中獲獎學生專場音樂會等也各有亮點。
需要從善如流
49年前,《梁祝》在“上海之春”一經推出就紅遍大江南北,作為創作者之一的陳鋼至今對當年的盛況無法忘懷。然而,在近年來各類作曲比賽、節事活動委約的大量新作中,既叫好又叫座的極為罕見。大量作品寫成之后僅演出一次就“交差”了事。歷年來多次承擔新作推廣演出任務的上海交響樂團,時常會拿到一些極其“晦澀”或“艱險”甚至幾乎無法演奏的曲譜,被樂手們笑稱為“一次性作品”。
今年攜帶新作小提琴協奏曲《紅樓夢》參加“上海之春”的陳鋼告訴記者,其新作《紅樓夢》是受小提琴家薛偉委約而創作的。在寫作過程中,他多次與演奏家反復溝通,并通過舉辦預演和試演對作品不斷修改,就是為了能讓演奏家愛演、聽眾愛聽。陳鋼指出:隨著音樂的向前發展,當代新作呈現新理念或新技術,并對聽眾欣賞有一定超前引領作用是對的;但是,也有部分作曲家只顧“自我理想”,忽視與演奏家的溝通,甚至不把聽眾放在眼里,難免出現“新作有人寫卻沒人演、沒人聽”現象,最終將導致當代作品受冷落。
突出中國元素
上海音樂學院將在今年“上海之春”期間推出的8場音樂會中,上音新作品音樂會、“國風”和新概念戲曲音樂音樂會、“慶奧運迎盛世洋山港之歌”等均以推新作為主。其中上音新作品音樂會涵蓋老中青三代創作精英的創作團隊,又有指揮家湯沐海傾力加盟,頗具看點。更引人矚目的是,這場音樂會中的陳鋼小提琴協奏曲《紅樓夢》、陳牧聲交響音詩《牡丹園之夢》,以及另一場新概念戲曲音樂音樂會的全部曲目,在充分體現了“新”音樂追求時,都重點突出了新音樂中的中國元素。
據該院民樂系黨委書記、副主任劉英介紹,由民樂系首屆戲曲作曲專業學生帶來的新概念戲曲音樂音樂會中,所有曲目都引入了中國戲曲元素,富有創意。比如雙京胡與琵琶帶來的《夜深沉》、京劇與電聲組合帶來的《南梆子與蘆花》以及新版《貴妃醉酒》等等。
此外,5月9日上演的瑪格麗特?隆-雅克?蒂博國際音樂大賽獲獎者音樂會、5月10日上演的20世紀室內樂作品專場音樂會、5月15日上演的2007年上音附中獲獎學生專場音樂會等也各有亮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