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新華網(wǎng)報道,前不久,記者慕名來到首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之一,冀中笙管樂"高洛音樂會"的誕生地―――河北省淶水縣義安鎮(zhèn)北高洛村。
在村中心的文化廣場上,記者見到有“天下第一笙”之譽的民族器樂古笙巨雕,高達5米多,造型逼真引人注目。古笙巨雕之下,二十多名中老年婦女愜意自如的扭著秧歌打著腰鼓,幾名頑皮的少年滑著旱冰在她們周圍流星似的飛來躥去,構(gòu)成了一幅活潑和諧的新農(nóng)村生活畫面。
尋著悅耳的笙管古樂之聲,記者走進了村民閆富才的家院,北高洛村音樂會的樂師們,正在78歲的老藝人閆富才的帶領下演練古曲。
據(jù)回鄉(xiāng)定居的原定興縣文化局退休干部單明海先生與專家學者考證,高洛音樂會始建于大明元年(1368年),由一名云游來村并建寺定居的僧人所傳。現(xiàn)所演奏的古樂曲目中,有的曲目據(jù)今已有近4000年的歷史。迄今為止,是我國民間古樂曲目保存最為完整、最原汁原味的四大古樂之一,被業(yè)內(nèi)專家譽為華夏瑰寶,中國音樂的"活化石"。高洛古樂至今沿用我國古代特有的工尺譜記錄曲譜,樂曲匯集了我國古代的宮廷大曲、佛曲、祭祀樂、民間樂等多種音樂。世世代代靠口授言傳,且有極嚴格的會規(guī),傳承至今已經(jīng)24代。現(xiàn)保留古曲77支、打頭曲21支、組曲8套、粉碟大套《七翻》和《號大佛》13篇、并有康熙五十九年的《地藏卷》、乾隆十年的《白衣卷》、《灶王卷》、《經(jīng)卷》及道光年間的古磬、鐺子、鐃、鈸、笙等諸多有價值的文物。自1989年以來,有“中國通”美譽的英國學者鐘思第,不遠萬里多次來此考察研究,歷經(jīng)13年出版了英文專著《萬善同歸》,引起世界關(guān)注。
北高洛村的農(nóng)民樂師,為學習傳承這些瀕臨滅絕的古樂曲目,自費購置樂器,沒有報酬,不圖名利,無怨無悔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才智和心血。熟通古樂律譜、笙管與擊打等多種樂器的閆富才老人對記者說:“老祖宗傳下來的這些寶貴東西,絕不能從我們手中丟嘍!”他們的努力和付出,現(xiàn)正逐步得到當?shù)卣蜕鐣年P(guān)注與支持。
幾年來,高洛音樂會在村兩委班子的大力支持下,農(nóng)閑時間常年苦練不輟,時常應邀到省城和京、津等省內(nèi)外的大中城市參加演出與交流。今年1月13日,由村委會出資,支書閆瑞才和村主任李旭東親自帶隊,應邀參加在石家莊舉辦的河北全省民族器樂大賽,并獲得了古樂組金獎。
如今,被列入首批國家“非遺”項目的高洛音樂會,已成為北高洛村的一朵現(xiàn)代文明之花。該村除音樂會之外,還有評劇組、南樂會、武術(shù)會、秧歌隊等娛樂項目。這些村民自發(fā)組織的文體娛樂小團隊,以音樂會為龍頭,對推動新農(nóng)村建設的各項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村黨支部書記閆瑞才不無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說:“我們村連續(xù)多年被評為先進黨支部、精神文明紅旗村、省級生態(tài)文明村。對村民實行民調(diào)、信訪、法律三位一體化的綜合教育服務。全村多年來沒有刑事犯罪和打架斗毆等不良現(xiàn)象。幾年來,連續(xù)開展文明星、和諧星、致富星等十星文明戶評選活動,使85%以上的家庭被評為星級文明戶。我們要把‘高洛音樂會’努力打造成一個體現(xiàn)全村精神文明的文化品牌,成為名副其實的民間文藝之鄉(xiāng)”。
在村中心的文化廣場上,記者見到有“天下第一笙”之譽的民族器樂古笙巨雕,高達5米多,造型逼真引人注目。古笙巨雕之下,二十多名中老年婦女愜意自如的扭著秧歌打著腰鼓,幾名頑皮的少年滑著旱冰在她們周圍流星似的飛來躥去,構(gòu)成了一幅活潑和諧的新農(nóng)村生活畫面。
尋著悅耳的笙管古樂之聲,記者走進了村民閆富才的家院,北高洛村音樂會的樂師們,正在78歲的老藝人閆富才的帶領下演練古曲。
據(jù)回鄉(xiāng)定居的原定興縣文化局退休干部單明海先生與專家學者考證,高洛音樂會始建于大明元年(1368年),由一名云游來村并建寺定居的僧人所傳。現(xiàn)所演奏的古樂曲目中,有的曲目據(jù)今已有近4000年的歷史。迄今為止,是我國民間古樂曲目保存最為完整、最原汁原味的四大古樂之一,被業(yè)內(nèi)專家譽為華夏瑰寶,中國音樂的"活化石"。高洛古樂至今沿用我國古代特有的工尺譜記錄曲譜,樂曲匯集了我國古代的宮廷大曲、佛曲、祭祀樂、民間樂等多種音樂。世世代代靠口授言傳,且有極嚴格的會規(guī),傳承至今已經(jīng)24代。現(xiàn)保留古曲77支、打頭曲21支、組曲8套、粉碟大套《七翻》和《號大佛》13篇、并有康熙五十九年的《地藏卷》、乾隆十年的《白衣卷》、《灶王卷》、《經(jīng)卷》及道光年間的古磬、鐺子、鐃、鈸、笙等諸多有價值的文物。自1989年以來,有“中國通”美譽的英國學者鐘思第,不遠萬里多次來此考察研究,歷經(jīng)13年出版了英文專著《萬善同歸》,引起世界關(guān)注。
北高洛村的農(nóng)民樂師,為學習傳承這些瀕臨滅絕的古樂曲目,自費購置樂器,沒有報酬,不圖名利,無怨無悔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才智和心血。熟通古樂律譜、笙管與擊打等多種樂器的閆富才老人對記者說:“老祖宗傳下來的這些寶貴東西,絕不能從我們手中丟嘍!”他們的努力和付出,現(xiàn)正逐步得到當?shù)卣蜕鐣年P(guān)注與支持。
幾年來,高洛音樂會在村兩委班子的大力支持下,農(nóng)閑時間常年苦練不輟,時常應邀到省城和京、津等省內(nèi)外的大中城市參加演出與交流。今年1月13日,由村委會出資,支書閆瑞才和村主任李旭東親自帶隊,應邀參加在石家莊舉辦的河北全省民族器樂大賽,并獲得了古樂組金獎。
如今,被列入首批國家“非遺”項目的高洛音樂會,已成為北高洛村的一朵現(xiàn)代文明之花。該村除音樂會之外,還有評劇組、南樂會、武術(shù)會、秧歌隊等娛樂項目。這些村民自發(fā)組織的文體娛樂小團隊,以音樂會為龍頭,對推動新農(nóng)村建設的各項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村黨支部書記閆瑞才不無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說:“我們村連續(xù)多年被評為先進黨支部、精神文明紅旗村、省級生態(tài)文明村。對村民實行民調(diào)、信訪、法律三位一體化的綜合教育服務。全村多年來沒有刑事犯罪和打架斗毆等不良現(xiàn)象。幾年來,連續(xù)開展文明星、和諧星、致富星等十星文明戶評選活動,使85%以上的家庭被評為星級文明戶。我們要把‘高洛音樂會’努力打造成一個體現(xiàn)全村精神文明的文化品牌,成為名副其實的民間文藝之鄉(xiāng)”。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