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31日,一名考生正在參加小提琴考級。當日,寧夏暑期音樂考級拉開帷幕,5000多人報名參加此次考級。據寧夏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吉千介紹,近年來,很多家長急功近利,把獲獎、成名、擇校資本作為孩子學習藝術、考級的主要目的,使考級成為一種非理性的選擇。為正確體現藝術學習、考級的育人導向,2007年6月13日,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小學藝術教育活動的意見》,再次聲明“各類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的等級不得作為學生升學、獎勵的依據”。
每到假期,各藝術項目業(yè)余考級的門前都會排著長長的隊伍,每年小升初的“戰(zhàn)場”上,眾多的家長帶著孩子奔波在各重點中學特長生測試考場之間。考級考到頭了,升學任務完成了,我們的藝術教育還要繼續(xù)嗎?孩子們是否也該“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因為有不少孩子是在家長的“威逼利誘”之下學習藝術特長的,任務完成后樂器連碰都不想碰了,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升學后學習壓力增大,在權衡利弊之后,既然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只能藝術給文化讓路了,畢竟高考是第一位的。
難道學習藝術僅僅是作為升學的敲門磚嗎?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
家教困惑:多年的辛苦學藝路說斷就斷了
范永忠的兒子今年上初一,在一所市重點中學初中部實驗班。上周五一回家,他就狠狠地把竹笛甩到自己的床上,向父母發(fā)誓從此再也不吹笛子。原因很簡單:從幼兒園吹到現在,感到非常厭倦了。
提起兒子當年學吹笛子,范永忠說當時的目的比較功利:家附近有一所知名小學有樂隊,需要竹笛特長生。于是,他帶著還在上幼兒園大班的兒子,在朋友的介紹下拜師學吹笛子。經過六年的勤學苦練,兒子不僅輕松通過了業(yè)余十級的考試,還憑借這項特長順利升入心儀的重點小學和初中。
“我一點也不喜歡吹笛子,但我又覺得不練對不起父母的辛苦。”范永忠的兒子說,“我知道我不是吹笛子的料,其實父母也知道,因為他們都五音不全。但是,我知道父母是想讓我找一條上好學校的捷徑。但事實證明,這不是捷徑,而是痛苦的抉擇。上小學的時候只能聽父母的,現在我覺得自己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該自己做主了。”
三把小提琴放在客廳的書柜上,落滿了灰塵。對家里這樣的場景,初三女生孫曉婷很尷尬地說,“小提琴已經放在那里一年多沒有摸過了,小提琴的技藝估計連四級水平都達不到了,我也從不在同學跟前提起自己曾練過小提琴,而且還通過了業(yè)余9級的考試。”
曾經帶著孩子在求藝道路上奔波的家長對此很是無奈,看到孩子如此荒廢了藝術,都感到非常痛惜。這么多年,孩子學習藝術不光吃了很多苦,而且學費支出、置辦樂器也是一筆巨大的投入。可是,曾經讓家長們引以為豪的藝術特長,現在的樂器都成了家中多余的擺設。
中央音樂學院一位知名教授告訴記者,許多琴童過了八級甚至十級,考上中學后就將琴放在盒子里再也不拿出來。“十級真的不能說明一個人的彈奏水平有多高,而且現在一些音樂老師也實行應試教育,就練要考的那幾首曲子,這對孩子的音樂素質有時是一種傷害。”這位教授說,“吹拉彈唱是一種技藝,一年不練,六級都考不過,一直都不練,就等于白學了。”
但許多家長正在面臨這樣的困惑:在升高中、考大學更看重文化課成績的“大考”面前,孩子們的“吹拉彈唱”、“跑跳投擲”等特長還要不要保持下去?
學業(yè)負擔越來越重,孩子會不會因發(fā)展特長而影響學業(yè)?影響了學業(yè)耽誤了上好學校怎么辦?但要說一下子不讓孩子練了,已經練了6年乃至8年的藝術特長突然就放棄了又覺得可惜,萬一孩子將來能成個“藝術家”而現在沒有堅持豈不是太可惜了?
每到假期,各藝術項目業(yè)余考級的門前都會排著長長的隊伍,每年小升初的“戰(zhàn)場”上,眾多的家長帶著孩子奔波在各重點中學特長生測試考場之間。考級考到頭了,升學任務完成了,我們的藝術教育還要繼續(xù)嗎?孩子們是否也該“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因為有不少孩子是在家長的“威逼利誘”之下學習藝術特長的,任務完成后樂器連碰都不想碰了,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升學后學習壓力增大,在權衡利弊之后,既然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只能藝術給文化讓路了,畢竟高考是第一位的。
難道學習藝術僅僅是作為升學的敲門磚嗎?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
家教困惑:多年的辛苦學藝路說斷就斷了
范永忠的兒子今年上初一,在一所市重點中學初中部實驗班。上周五一回家,他就狠狠地把竹笛甩到自己的床上,向父母發(fā)誓從此再也不吹笛子。原因很簡單:從幼兒園吹到現在,感到非常厭倦了。
提起兒子當年學吹笛子,范永忠說當時的目的比較功利:家附近有一所知名小學有樂隊,需要竹笛特長生。于是,他帶著還在上幼兒園大班的兒子,在朋友的介紹下拜師學吹笛子。經過六年的勤學苦練,兒子不僅輕松通過了業(yè)余十級的考試,還憑借這項特長順利升入心儀的重點小學和初中。
“我一點也不喜歡吹笛子,但我又覺得不練對不起父母的辛苦。”范永忠的兒子說,“我知道我不是吹笛子的料,其實父母也知道,因為他們都五音不全。但是,我知道父母是想讓我找一條上好學校的捷徑。但事實證明,這不是捷徑,而是痛苦的抉擇。上小學的時候只能聽父母的,現在我覺得自己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該自己做主了。”
三把小提琴放在客廳的書柜上,落滿了灰塵。對家里這樣的場景,初三女生孫曉婷很尷尬地說,“小提琴已經放在那里一年多沒有摸過了,小提琴的技藝估計連四級水平都達不到了,我也從不在同學跟前提起自己曾練過小提琴,而且還通過了業(yè)余9級的考試。”
曾經帶著孩子在求藝道路上奔波的家長對此很是無奈,看到孩子如此荒廢了藝術,都感到非常痛惜。這么多年,孩子學習藝術不光吃了很多苦,而且學費支出、置辦樂器也是一筆巨大的投入。可是,曾經讓家長們引以為豪的藝術特長,現在的樂器都成了家中多余的擺設。
中央音樂學院一位知名教授告訴記者,許多琴童過了八級甚至十級,考上中學后就將琴放在盒子里再也不拿出來。“十級真的不能說明一個人的彈奏水平有多高,而且現在一些音樂老師也實行應試教育,就練要考的那幾首曲子,這對孩子的音樂素質有時是一種傷害。”這位教授說,“吹拉彈唱是一種技藝,一年不練,六級都考不過,一直都不練,就等于白學了。”
但許多家長正在面臨這樣的困惑:在升高中、考大學更看重文化課成績的“大考”面前,孩子們的“吹拉彈唱”、“跑跳投擲”等特長還要不要保持下去?
學業(yè)負擔越來越重,孩子會不會因發(fā)展特長而影響學業(yè)?影響了學業(yè)耽誤了上好學校怎么辦?但要說一下子不讓孩子練了,已經練了6年乃至8年的藝術特長突然就放棄了又覺得可惜,萬一孩子將來能成個“藝術家”而現在沒有堅持豈不是太可惜了?
更多: